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热点学科简介政治

高二哲学常识复习导引

浏览次数:3719   发布时间:2005-09-07
第一部分:唯物论

    (一)知识点详解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是伟大的认识论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不足,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正确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还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但它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既不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与自然科学中所说的物质,又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与自然科学的物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3、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它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而是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同样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世界上有了人和人类社会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同样是客观的。第一,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第三,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综上所述,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客观性为前提

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以后,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意识的印记,但这并不能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从人们利用自然物和社会关系来看,一种自然物和一定的社会关系能否被人利用,怎样利用,其前提条件是这种自然物和社会关系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根据这种自然物和社会关系的属性与规律来有意识地利用它;第二,从人们改造自然物和变革社会的活动来看,其前提和基础仍然是它们的客观属性及其固有规律(人们改造自然与变革社会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利用这些属性及其规律,以改变其具体形式),这种客观属性和固有规律并不会因为人们对它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而消失。

 

5、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从意识的本质(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管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人的具体感觉还是抽象思维,对现状的感受还是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对未来的预测,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6、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不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一定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早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这并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原因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我们应当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8、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就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客观条件也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的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要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顾条件地蛮干、乱干,必然遭到失败。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只有把二者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才能在人类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有所建树。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要做到主客观相符合,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此来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

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着眼于“是”,用力于“求”。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10、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和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因此,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以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为标准来划分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人类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唯物主义的主要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崭新的、最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

 

11、从实际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重大:第一,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这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