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一体父母课堂

中国的家庭教育刍议

浏览次数:1641   发布时间:2005-09-08
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庭教育的理念以及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更新。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在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家用电器在一般人家庭中的普及,家庭平均收入的急剧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的改善,都象征着一个民族富裕时代的到来。物质极其丰富的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到1995年,中国独生子女增加至5400万,2.7亿个家庭中有20%为独生子女家庭。中国的家庭教育正在由“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这个现实,给今天中国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三大变化:
    一是家长的心态变了。独生子女的惟一性,使这一代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
注"的感觉,自己承受过的苦难,则转化为强烈的补偿心理和惧怕心理,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四过: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分的保护。往日贫困生活附加在孩子身上的责任与义务渐渐被淡化。大部分的孩子不必为自己的温饱担心,而父母对孩子寄予的期望是希望他们能独善其身,作个好学生,将来能有好的出路,而不要求他们为家庭做什么贡献。致使在这一代孩子中普遍出现了情感 差、能力弱、责任感不强的现象。
    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变了。传统的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大多为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所取代,由“庭院式"转变为“高楼式"。孩子与亲戚、朋友的接触越来越少,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孩子对家长的依恋心理在加大。
    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今天的孩子,是中国第一批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电脑网络的普及对孩子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在减少,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逐渐从电视、网络中寻找内心的需要。慢慢的,孩子向成年人关闭了 心灵的大门,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
    这些变化都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许多家长、教师感叹这一代孩子难以教育的同时,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中国面临的问题其他国家是否也出现过呢?有没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在美国也曾经出现过。
    美国社会在60年代是一段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动荡的主要原因来自在60年代成熟起来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出生于二战末期,在他们成长的整段时期,美国经历了其历史上最辉煌的跃进时代。经济与政治上的强盛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同时这批美国青年中出现的暴力、酗酒、毒品、早孕、自杀等问题,给六十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一场社会大动荡。这种情况与中国的现状非常相似,我们都不希望这严重的后果在中国发生。
    美国的社会在经历了一段变异之后,重新回归于稳定与健康。美国家庭尤其是中上层社会的家庭,十分注重对孩子各方面的关怀与培养,父母都责无旁贷的贡献了许多精力与时间给孩子们,参与学校活动,义务为孩子们的校外活动做教练或辅导员,周末带孩子去博物馆或野外露营,与孩子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道貌岸然的训导。但是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另外中国的孩子很少被家长肯定,那么自信心有被逐渐摧毁的可能;有的家长过分保护孩子,生怕碰着、生病或吃亏,结果却使孩子总是生活在大人的羽翼下,得不到锻炼和发挥,变得保守、懦弱。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创造性思维被凝固。
    在诸多家庭教育问题当中,最为缺乏的就是孩子没有责任感、自信心,家长不尊重孩子。就如何认识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责任感——生命的催化剂
    提到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家长脑子里立刻反映出课余教育这个概念,比如培养业余爱好,琴、棋、书、画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方面,责任心与能力比知 识、技能更重要,“纲举目张",责任心与其他素质是纲,知识和技能是目。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茫,因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而容易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
    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愿望是“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不需要你为家操心,只要你做个好学生,将来有所作为,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但事与愿违,越是怀着这种心态教育孩子,孩子越是辜负他们的期望。这种想法和作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孩子 将责任心丢到了脑后。家庭中培养出的责任心是责任感的基础,准确地说,是将来对社会、 国家负责感、使命感的基础。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自己对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样,孩子就有了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感觉,就逐渐会感觉到“我对家庭很重要,家庭需要我"。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二、自信心——能力的支柱
   自信心就像人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 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
    家长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青年,却又不允许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自己的能力,而是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当2岁的孩子要帮妈妈收拾桌子,家长夺过碗碟:“小宝贝,你会把碟子弄碎的!"为了不使碟子破碎,结果使孩子的自信心破碎。
    鼓励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但是千万注意,鼓励并不是表扬。鼓励从根本上是扶植孩子的自信,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 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而表扬有时同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很难区别鼓励与表扬之间的区别。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看到12岁的儿子把自己的衣服、床单都放进洗衣机里洗好,这时正在晾衣服。“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高兴的抱住他亲吻着,“妈妈并没有让你干这些 。你却主动做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妈妈爱你。"
    这种表扬方式,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妈妈爱我只是因为我洗了衣服,如果我不洗衣服,她 还会爱我吗?这样,孩子的情绪会很不稳定,总是被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所左右。 妈妈可以说:
“ 你自己把衣服洗干净了,叠好了,放好了。你一定感觉很好,是吗?”
“我很高兴,你已经开始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了。"
    鼓励孩子时,应该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接受鼓励之后, 他会干的更多更好。
    三、尊重孩子——成功教育之所在
    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将孩子看成是一个个体,他们有权利像成年人一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有时他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家长应该正确的看待问题,恰当的引导孩子,毕竟他们没 有成年人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包括他们的父母。
    林达已经一岁有余,妈妈对她倾注了自己的所有的精力。林达身体比较弱,对外界气温比较敏感,因此妈妈密切注视温度的变化,以便给林达增减衣物。她过于频繁的关心,给林达带来了不便,常常在最尽兴的时候,妈妈会给她换衣服。林达开始对此表示抗议,但是妈妈坚持不变,一定要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于是每一次增减衣服都会变成一 场战争,而且越来越激烈。妈妈很困惑,不知道为什么林达这么小却会有这么大的脾气。
    这里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不尊重孩子的例子,成年人往往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强加给孩子,林达的脾气正是表现了她对母亲不尊重她权利的不满,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并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同时应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权利,给他们自主的空间。
    溺爱是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过分的呵护会使孩子失去锻炼、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会使孩子感到能力缺乏,因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我们应当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孩子 有更多的机会去闯荡。
    与溺爱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是中国传统的棍棒式教育,这种方式在许多家庭中还存
在。暴力只会损伤孩子的自尊、自信,减少孩子与父母正常的沟通。棍棒下的孩子不
是叛逆就是懦夫。
    溺爱与棍棒式教育都是对孩子权利的不尊重,都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后果。
    小华是每个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他的父母都是成功的学者,从小对小华设计了极高的 标准,也倾注了很多心血。除了学校里的功课,父母为他安排了许多课外的活动,参加篮球队,是主力队员;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是佼佼者;学习钢琴,是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在学校里的成绩自不在话下,而且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更难能可贵的是11岁的他己经显示出令人赞叹的绅士风度,对人彬彬有礼,举止文雅,人见人爱,但是小华却出现了一般孩子在他这个年龄上没有的问题,他常常失眠,情绪稍有波折就难以入睡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