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热点学科简介生物

鱼会溺死吗

浏览次数:4027   发布时间:2006-03-29
你们知道克里洛夫的寓言“梭鱼”吗?根据检查官──狐狸的提议,梭鱼被判决沉溺到河里去。事实上棱鱼和其他的浅水鱼是可以在海洋和湖泊的深处溺死的。要证实这一点,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直径4~5厘米、长30~40厘米的玻璃圆筒中装满水,在水里面放一个小瓶,又在小瓶的颈上套上一个薄的小橡皮球。假如小橡皮球中的空气很少,而小瓶又比较重的话,那么它就沉到水底去。还可以选择一个比较轻的小瓶,把小瓶套上小橡皮球一起放到水里去,它将会浮起来,然后在小瓶中添加一些水使它勉强能保持在水面上。
假如把小瓶沉到25厘米的地方,它就不再浮起,而是沉到水底。即使用小棒把它提升到离水底5一10厘米的地方,待收起小棒以后它仍然继续沉下去。只有使它升到较高的地方,它才会自动地重新浮到水面上。做过几次的这样的实验之后,您将会发现,在圆筒中存在着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如果把小瓶沉到这条线的上面或者使它从水底升到比这条线高的地方,它都会自动地浮到水面上。同样,如果把它沉到这条线的下面去,或者使它从水底升到比这条线低的地方,它就下沉,这个现象如何解释呢?我们说小瓶之所以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和套在瓶上的小橡皮球的重量比和与它们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要小。随着小瓶的下沉,水的压力增加,小球的体积便缩小。如果小瓶没有达到分界线以下,缩小的体积还不够多,它们所排开的水的重量仍然比它们本身的重量要大些,因此能够自动地浮到水面上。但是如果在“分界线”以下,在压力增加的影响下,小瓶和小橡皮球的总体积减小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它们的重量变得比被它们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大,于是就沉到水底去。 
小瓶和小橡皮球沉的越深,它们的总体积就变得越小,下沉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它们和水产生的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当达到某一个速度的时候摩擦力与下沉的力(小瓶和小球的重量与它们所排开水的重量之差)相平衡,它们就以不变的速度向着水底下降。在实验中,因为圆筒不够高,所以还看不到这种现象。
这样看来,鱼生有鳔,它用伸缩肌肉的办法来改变鳔的体积,这样就改变了身体的比重,于是可以任意的下沉、浮起或者停留在某个深度上。不过鱼类如果下沉到一个很深的地方,到了“临界限”的深度以下,外界压力就显得变的如此之大,以至于它的肌肉的作用和鳔中空气的弹性都显得不够,不能使它本身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于是它就不由自主地沉到水底去而再也起不来,这也就是“溺死了”。当然鱼类的鳍和尾还可以帮忙它往上升,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是没有用的。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非常薄能适应很大的外界压力(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因此,在很深的地方,它们生活的照样很舒服。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弄到“临界线”的深度以上,那么它身体内部的很大的压力将不能被外面较小的压力所平衡,于是,它就要“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把内脏全要从口中吐出,也会因此而“炸裂”死亡。
所以说,常年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鱼不能到海洋上层生活更不能进入淡水里生活。相反,淡水鱼类也不能进入海洋里生活。生物体和生活环境的统一也是这个道理。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