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教育信息教育动态

上海高考改革:一种代表高考未来方向的选拔模式

浏览次数:11191   来源:文汇报发布时间:2016-08-15
       经教育部批准,2016年9所高校在上海市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 (简称“综评”改革),这是继2015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校成功实施这一改革试点之后的进一步推广,对上海乃至全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6月29日起,9所高校将进行各具特色的校测面试,备受社会瞩目。
  大学的人才选拔方式与标准,一方面要体现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选拔最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另一方面对高中教育乃至整个义务教育起到了直接的“指挥棒”作用。对很多中学而言,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中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用几门课的高考成绩来录取学生,中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这几门课总分的最大化,这正是30年来应试教育思维给人才培养带来的弊端。
  如何破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我们必须在整体思路上实现几个转变:从“唯分数论”转为综合评价,从只考查结果转为还要考查过程,从只看几门课程的总分到看学生整体情况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从“唯分数论”的选拔方式向综合评价全面考查选拔方式的转变,显然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现阶段上海实行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改革,就是一个渐进式的探索过程。它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考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架构下,结合目前上海社会发展现状和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上海城市基础教育实力雄厚、高水平大学云集、法制环境比较健全的特点,经过不断研讨、修订,在去年两校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稳步推出的,是一种代表高考未来方向的选拔模式,应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以复旦大学在上海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为例,可以管窥上海模式在整合大学人才选拔理念、上海基础教育成果、体现“两依据一参考”要求方面的探索。
  在复旦的综合评价录取中,作为考生录取依据的合成总分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高考成绩占60%。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不但在最终合成总分中比重最大,而且也是进入后续面试环节的依据。
  其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提供,复旦要求考生所有科目都必须及格,同时公布了各等第成绩的换算标准。
  其三,面试占30%。在尚未建立成熟、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之前,复旦采用考生提交入学申请、面试专家分别面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综合素质。
  依据高考成绩,按照招生计划的1.5倍划定入围面试分数线。入围考生提交入学申请,入学申请手册包含经中学认证的平时成绩、个人陈述、社会活动、获奖情况等信息。面试采用专家与考生多轮一对一面试模式。面试专家将在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的基础上每天随机分组,每组包含文、理、医各领域共5名专家;考生按高考平均成绩组间无差异原则,每10人随机分组;面试当日专家与考生各类通讯方式全部屏蔽;专家组与考生组临场由纪检监察人员抽签配对;专家与考生一对一面试,每轮面试时间15分钟,共计75分钟;面试结束后每位专家独立评判打分,对每位考生排序,然后根据招生简章中公示的办法折算每位考生的面试成绩。
  2017年起,上海将建立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届时复旦大学将组织专家评审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提供的材料,考生不再自行向高校提交材料。复旦将会提前公布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使用办法和评分原则。每位考生的综合素质材料由5至7位专家评审打分,除此以外还将给予一定的评注,供后续面试专家参考。(作者为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