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考试中心考试心理

学习心理:培养专业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浏览次数:1470   发布时间:2005-09-07
[来询者基本情况] 
   董某,男,19岁,理科一年级大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两门不及格,情绪低落,联想到报考大学志愿时未报考自己有兴趣的人文科学某专业,而是遵从了父母意见报考了理科。这一专业又是当前不“热”的基础科学,担心毕业后分配不理想。种种思想负担,造成了头痛、失眠、校医大夫说他神经衰弱,更加剧了心理负担。在同学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主诉与咨询过程] 
董某(下称小D)自诉: 
   不喜欢专业,但又认为应该学好专业。上期末两科不及格。寒假回家后不想返校。本学期情绪低落,听课时常头痛。睡眠不好,梦多,感觉“头紧崩崩”的。校医说是神经衰弱,让服安眠药和太阳神口服液。于是怕脑子坏了,怕成“疯子”。一想到父母工作担子重,经济负担重,对自己寄予很大希望,就拼命读书。但学习效率极低,有很多时候一晚上一道题也解不出来。只有一个多月又要期末考试了。“我的功课欠账太多。急欲向前走,走不动又不敢歇脚”,真不知所措。深怕补考不极格被退学。 
   经过交谈了解到,小D的父母是科研人员,单位的骨干。父母每月要寄钱给老家的祖母和外祖父。兄妹二人均为在校大学生。小D高三时因考试紧张曾头晕、失眠。小D是受父母影响报考了现在所学的专业。其实,他原来并不讨厌这个专业。后来,一方面是由于进大学后学习吃力,两科补考,由此觉得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自己的潜力在文科;另一方面,进校后听说这个专业不好分配。由于各种原因,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因而该专业毕业生出去后改了行。近段时间,班上一些同学也在闹专业情绪。这样一来,便对所学专业没兴趣起来。但是,小D认为自己目前最主要的是考试压力问题。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 
   小D在学习上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兴趣问题;二是考试压力问题。这两个问题相比之下,消除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当务之急。为此,对小D的帮助拟采取先消除对神经衰弱的恐怖和对考试的紧张情绪,指导学习方法,帮其渡过考试关;然后再讨论专业问题的咨询与指导步骤: 

指导要点如下: 
   (一)正确认识神经衰弱。明确告诉小D,从目前你的症状来看算是比较轻微的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你的脑子并没坏,只是由于你长期的紧张,烦恼(包括高中埋藏),超限读书而使大脑疲劳了。可以用你们的专业术语比喻,大脑产生了弹性应变,是暂时的应变,大脑并没产生塑性应变。只要你注意科学用脑,消除心理紧张,加强身体锻炼,再适当服药,就会好转。并就神经衰弱的性质、症状、原因作了知识性介绍,对怎样科学用脑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作了讨论。 
   (二)考试应激问题。通过对话式讨论后提示:你这么紧张考试,不仅仅是因为课业欠账太多,复习紧张。最根本的是怕又考不好,怕又补考,怕为此使父母伤心失望,怕补考门数多了毕不了业或被退学。是你有一种预期焦虑,对还没来的事情的自我恐怖,是你愈想愈糟糕,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抑制你的正常智力活动,这样,学习效率就低了。学习效率低,就想靠用功学习补回来,结果适得其反。如此恶性循环。 
   而且你目前的紧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信不够,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因此,对本期要考试的一些科目兴趣减弱。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催化剂”。对所以科目缺乏兴趣就影响了复习效果。效果差又强化了你那“不是学理科的‘料’”的心理,如此又影响了自信心。对这些分析,小D均认同。 
   因此,这里的关键是克服“万一考不好糟糕透顶”的消极自我暗示和增强学好的自信心。通过质疑式讨论和如何对待挫折的交谈,小D这样认识道:倒也是,我再着急再紧张,复习时间也不会增加,更不会有谁能代替我复习。我成天去想去焦(虑)也没用。我把父母的期望一直当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应当摆脱父母爱的重负。况且我把补考看得太可怕了。现在,我想通了,横下心来,背水一战。大不了就补考嘛,只要我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了。(这是小D在咨询员布置的认知:“作业”中写到的)。咨询员对此给予了鼓励:相信他会扔掉包袱、轻装前进的。 
   接着,我们对究意怎样切实提高复习效率的办法作了具体地讨论。比如,考期已临近,复习时间不够了,就不能按部就班的“整笔记,背笔记,做习题”了,而采取“弄清基本概念,重点复做例题”的办法;在时间安排上,用最好的精力复习最临近考试的课程;在复习过程中,用“顺任自然”来应付“负性心理潮”(如困倦;分心;“拦路虎”等)。 
   另外,还教给小D简单的自我放松方法并嘱每天坚持10-15分钟练习。 
   在一个多月后的期末考试中,小D不仅考试过了关,而且还有两门功课考出了预料之外的好成绩。 
   (三)专业兴趣问题。要解决专业兴趣问题,有必要帮助小D认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己的兴趣与实力。由于小D并不是本来就讨厌所学专业,所以,咨询员是这样来阐释的: 
   你所学的专业是基础科学,它是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这个学科既是一种传统的经典科学,又是一种前沿性科学,在我国,许多著名的老一辈科学家为之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的科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包括你的父母),人们敬仰他们。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确那些直接与国民经济挂勾的专业,如商贸、应用技术等受到了青睐。基础科学仿佛成了冷门。这些专业的大学生分配难,改行多是事实。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事业的整体来看,基础科学不能削弱,也不该削弱,你所学的专业不会被冷落。从科学家的呼吁中,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科学依然是受重视的。社会需要基础科学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民经济服务。从我个人来讲,对这些暂时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冷遇、而国家又需要的专业,在这些专业领域里奈得住寂寞,勤奋苦读,辛勤耕耘、献身的人,我是从内心敬佩他们的。就是那些追求实惠的人也是敬佩他们的。你的父母热爱这个专业,你选择了这个专业,我赞赏你。作为青年人,将个人的选择服从于国家的需要是一种理性的、高尚的行为。 
   从大科学的意义上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你要学懂、弄通、研究、发展基础科学,没有人文科学知识,没有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不可思议的(这里列举了一些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事例和他们的论述)。从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看,相关知识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精通相结合才能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这就是说,你对人文科学的喜欢和良好的文学、哲学素养既是你学好专业必须的,也是你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有利条件。 
   你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而适宜学文科。对这个问题是否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看:1,你不到20岁,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可塑性和潜力都是很大的。这种断定有失偏颇;2,一个人在某方面是否真正有所作为,必须经实践检验。有的年青人自认为是当文学家、艺术家或企业家的“料”,可是经过社会的选择却未必如此,所以,你下这种结论是否为时过早;3,你完全可以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选修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辅修课甚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申请修第二专业,做到“鱼和熊掌”兼得;4;退一万步讲,如果你到时经过实践发现实实在在不是搞理科的“料”,那么,你所学的专业由于数、理、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扎实,改行也是容易的。现在无论什么专业的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认为基础扎实后劲足,知识适应能力强。但是,从总的来讲,大学阶段都是打基础,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应当尽力学好各门功课。 
   不过,但愿你能全面认识你的专业,热爱你的专业,学好你的专业,成为你这个专业的后起之秀。(建议他就专业前景问题拜访本系的我国的一位著名科学家)。 

[效果与点评] 
   以上这番谈话和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说,我要争取热爱专业,学好专业。 
   为了让小D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特为他作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测量结果中,反映抽象思维能力的聪慧性(B)分数为7分,创造能力个性因素102分,其余指标均良好。这一测试结果经咨询员解释后,大大增强了小D学好专业的信心。 
   本例主要采用了解释性咨询和认知分析咨询。当然,对专业兴趣问题的认知分析内容对具体的个体,具体的专业有具体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