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考试中心考试心理

学习心理:抹掉心理阴影、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

浏览次数:1850   发布时间:2005-09-07
[来询者基本情况] 
   周某,女,19岁,本科一年级学生,家中父母健在,均为农民。哥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二哥正在读大四。本人高考时以557分成绩入校。但入校后,感到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习吃力,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同时还存在人际关系不协调、嫉妒心重,因而情绪低沉,担心死神向自己招手,在无法排解的痛苦中前来咨询。 

[主诉及咨询过程] 
   来访者情绪低沉、面部表情比较痛苦、紧张。进门后迫不及待地开口就说:“老师,我觉得活得太没意思了。我很害怕,你告诉我会不会走到那条路上(指自杀)去?” 
   见她几乎要掉泪的样子,我赶紧站起来,请她坐下,并为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和霭地说:“别急,有啥话慢慢说。” 
   她讲述了下面一些情况: 
   前些天,辅导员在班会上讲,我校前几年有几个学生先后自杀。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学习不用功、成绩差,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合不来,或闹点小别扭、发生点小摩擦。所以,请同学们不要忽视小事,有时小事会引出大问题。接着还具体介绍了自杀者的情况。 
   听了以后,她越来越感到自己现在的情况和那几个自杀者当时的情形相似,越想越觉得可怕,甚至觉得死神正向她招手。她说:“我真不想活了,没意思。……我很害怕” 
   待她讲了一些情况后,我们便闲谈式地聊了起来。我询问了她的家庭情况,个人在中学时和入大学后的一些情况。 
   她是复读生。在县城中学是学生干部,曾任班长,学习委员,成绩在班里也很出色。经两次高考,终于挤过了“独木桥”,实现了自己“象哥哥们那样上高等学府深造”的愿望,抱着一种与现实差距较大的神秘幻想,跨入大学门坎。入学后紧张的军训,她挺过来了,可是另一种紧张而单调的学生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她却难以承受。 
   她说:“生活真没意思,学习压力太大,没想到这样难,特别是高等数学和画法几何,学起来十分吃力。上课时老师不停地讲,前面的内容还没完全听懂,后面的又接踵而至。尤其是画法几何,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那些线条在空间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太抽象啦。没想到大学课程的难度这么大。我最害怕的是期末考试不及格、要真的及不了格可怎么办呀!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困境。” 
   我插话问:高考时,你数学成绩如何? 
   她答:108分 
   我又问:你去年高考落榜时心理啥滋味? 
   她答:那次虽然没考上本科,但我的分数上了大专线,班里大多数同学连大专线都不够。为了上本科,我才决定复读,老师也说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本科,当时我也觉得比较有把握,所以集中精力准备复读,也没想那么多。接着她又谈到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情况:入学后,同宿舍一个同学处处压她一头,好象故意与她作对似的。 
   我问:她怎样与你作对啦? 
   小周接着说,比如:当我与其他同学在宿舍聊天,谈兴正浓时,她若一回宿舍,便马上插进来,把同学都吸引过去了。同学们都跟她谈起来,却把我撇在一边,不理我了,就象没我这个人似的。 
   “那她一定比你强了?”我问。 
   “其实她也没啥出奇的地方。可是什么活动她都与我较劲儿。开晚会我没啥项目可报,就报了个唱歌。她见我报唱歌,也报了唱歌。” 
   “她唱得比你好吗?” 
   “……也不比我好到那去,可大家却都欢迎她。还有,只要我和同宿舍的人走在路上,她不知她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夹在我们中间就谈起来,真让人扫兴。几乎每次我与其他同学在一起走进,她都会半路出现。简直象影子一样。你说她是不是故意不叫其他同学接近我?现在,她把人都拉到她身边去了,我觉得孤立得很。” 
   “你在中学时同学关系肯定不错吧?” 
   “那当然啦。我是班长,学习也好,大家主动找我。我说话别人也很信服。老师也挺支持我、关心我的。那象现在,压抑得很。” 
…… 

[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 
   (一)小周的情况属环境适应不良 
   她从中学时的学习尖子、说话很有份量、有一定号召力的班干部,一下子突然成为新的集体中的“平庸之辈”。过去在某种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现在却自感无人青睐,“没人理睬”,其心理落差很大。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进退失据的恐慌感,“不知咋办才好”。 
   (二)学习焦虑与恐惧心理 
   1.害怕考试不及格 
   由于学习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因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一点在女生中比较普遍),数学基础一般(虽然高考成绩108分,但一方面有复读因素,一方面与高中数学难度相对较低有关),所以,一时难以适应大学数学必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尤其是画法几何这门课,高中几乎没有涉猎过。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失去自信,乃至产生了恐惧感,甚至感到就象真的已经考不及格了一样。 
   2.担心走到“那条路上去” 
   辅导员老师之所以讲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精神压力大是极个别学生自杀的原因之一,其主观动机是提醒同学们,平时不要混日子,以为进了大学就是入了“保险箱”;另外,也是告诫大家应正确对待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可是对于小周来讲,效果却相反。一方面使她心理压力增加,另方面起了意外的诱发作用,造成了她的矛盾心态。她感到精神压力大,生活枯燥乏味,活得没意思;别人处处高出自己一头,又不佩服,在自我寻求解脱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听到了这种“极端”行为方式后,似乎朦胧感到,这倒是一种解脱方法;但是她又有一种不甘心如此的冲动。而且家庭条件、生活环境还可以,自己经两次拼搏才上了大学,来之不易。所以并不想真的走这条路。这种矛盾心态,造成恐惧心理,“真怕象那几个人一样”。她越把自己的情况与他们当时的情景相对号,越觉得很相象,心理压力也越大,乃至刚进咨询室时,几乎落泪。 
   (三)嫉妒心理造成认知的片面和扭曲,从而疑心别人“处处与我做对”、“故意压我一头” 
   在她看来,班里那位“其貌不扬”、“能力平平”的女生,并非出类拔萃,比自己强许多,可实际上却处处显得胜她一筹:说话,同学们爱听;搞活动、强过自己,起码更受同学们欢迎。于是,她认为别人象“影子一样”总跟着她,故意与她做对,使她有种被“踩在脚下的压抑感”和“离群索居”的孤独感。这也是造成她感到“活着没意思”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学习和人际关系上的适应不良,形成心理落差,进而陷入自卑——嫉妒——更加自卑的恶性循环;这种心理状态在听到以往学生自杀的新的信息后,便形成了矛盾心态,既怀疑又惧怕自己也“步其后尘”。 

指导帮助的重点与方法: 
   本案例关键在于使她从自卑和恐惧之中解脱出来,认清入大学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暂时不适应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此基础缓解其恐惧心理;讲明嫉妒心理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克服办法,最后引导她通过自我分析认识“不会走、也不应该走那条路。” 
整个咨询过程是在坦诚的交谈中进行的。 
   咨询虽介绍了历年新生的情况,从统计数字到个别典型,都做了详细地有据地说明。告诉她大学生活表面上看比中学自由度大,压力小,其实学习比高中更繁重,更紧张。学习大学课程,在方法上与高中相比较既有共性,但更具特殊性。对基础较差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一方面要多下功夫,以勤补拙,另方面要改进乃至改变学习方法。如,加强预习,学会记笔记、象画法几何这类课程,平时要多留心,多想象各种物体的外形、结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如何复习、“把书读薄”等具体方法。 
   帮助她分析了“疑心生暗鬼”的消极心理暗示,通过问答方式,从事实出发,启发她消除对同学的疑虑、抹掉心理上的阴影。然后中肯地讲明嫉妒之火的实质、危害,以及怎样使之转化为健康的上进心。并希望她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不仅要与本寝室的同学交往,更应扩大交往面,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这样一定会逐渐适应环境。急躁无用,害怕也无益,时间是最公正的老师。 
   根据我以往掌握的材料,具体分析了前些年几个自杀案例的特殊性,偶然性,近四年来再没发生过此类恶性事件。着力说明当时那几个案例与她现在的情况差别很大。最后我十分肯定地告诉她:“你不会、也不应该走到那条路上去。生活是美好的,关键是要会品尝;明天会更好,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效果与点评] 
   咨询后,她当时表示:老师,谢谢您。谈了一下午,心里透亮多了。您放心,我会照您的话去做的。 
   我说:在生活中,痛苦也是一种不可缺少、不可多得的研磨剂。以后您会体会得更深刻。 
   一个多月后又见到她,询问情况时她说:最近参加了体操培训班、每天早晨都去训练。学习上也不象以前那么吃力,基本上适应了。 
期末考试,她各门功课都通过了。 

[讨论] 
   小周是在听了心理健康课以后,来咨询的。说明使学生了解些有关知识极为必要。 
   这个案例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值得特殊研讨的内容,但是它却提醒我们,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注意正效应,也要兼顾到、并防止负效应。以免出现“好心引出不良结果”的情况。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