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考试中心参考文献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热点考题精解

浏览次数:2165   发布时间:2005-09-08
〔例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而兴起
C、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这里“近代”的含义要从经济范畴的角度来思考,可联系世界近现代史上关于工业革命的定义,得出“近代”企业中“近代”是机器化的大生产。故正确答案是C。其他选项A、B只说明了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选项D说明了其来源。
〔例2〕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1864年时他们最远可到的通商品口岸是
A、九江 B、汉口 C、宜昌 D、重庆
〔解析〕本题是1995年上海高考卷,旨在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有关主要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历史地理”能力。题干和题枝围绕通商口岸选答,经分析可以得出:C、D两地是《马关条约》被迫开的通商口岸,A、B两地是《天津条约》被迫开的通商口岸,符合题干“19世纪中期……入长江腹地”的应是B项“汉口”。正确答案:B。
〔例3〕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 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 兼有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解析〕本题是1998年全国高考卷,旨在考查学生对“没收官僚资本”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的题眼是“措施”,题枝摆出类似措施;经辨析可以得出:A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明显不正确,因为“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是中共(无产阶级)领导进行的,不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范畴,而应属于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两者兼而有之,故B项、D项不正确,只说明了一方面,只有C项是正确的。
〔例4〕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请回答:
(1) 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 试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着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中国加入WTO正是着眼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本题就明显地体现了其中平等互利这一重要内容。因此,回答第(1)问,至少包括三个知识点:第一,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对外政策,要求中国与美国谈判并达成协议;第二,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势力的无理要求;第三,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双赢”正体现了这一点。至于第(2)问,可以回答众多影响中的几个。
〔答案〕(1)特点: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甸的国家利益。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
(2)积极影响:①它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②推动我国在WTO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参与WTO规则的制定,保障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③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例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二战结束以后,新技术革命的速度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算速率就提高10倍,存储量增加20倍,而体积却大大缩小。计算机趋向智能化。由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甚至还战胜了世界级国际象棋大师瞳斯帕罗夫。
(1)新兴工业中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能源消耗少,决定了这些工业布局的主要条件是和,除此之外,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和。美国的有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技术公司,生产全美国三分之一的集成电路。日本则把九州岛建为,英国建立了新兴电子工业基地,德国的新兴电子工业中心建在。
(2)以上材料表明
A、电脑和机器人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B、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战胜自己
C、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D、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的
(3)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解析〕本题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中的工业布局、历史中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政治党的关于意识和实践的问题。对学生分析事物能力的考察主要是第(2)、(3)问。第(2)问所要考察的是人的意识与智能工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求学生根据新科技革命出现的事实去推理。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思维,但它并非思维本身,而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手段、工具、它不具备社会性,因而也不具备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活动。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答第(3)项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漏掉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答案〕(1)知识  技术  洁净优美的环境  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和运输条件  “硅谷”  “硅岛”  苏格兰  慕尼黑
(2)B、C、D
(3)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其历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要,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相应的科技,这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兴起。此外,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能量质量转换公式,促进了原子能的诞生和发展。
其影响表现于:①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由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生产力转移到依靠素质、技能和劳动手段上来。
②促使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使人类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变革。
③科技应用于和平事业,大大推动了全人类的文明进程。
④科技的差距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例6〕近代山东建有两家著名的酒水企业,一是1898年广东华侨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设的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葡萄酒、白兰地。一是1904年英德两国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的英德麦酒厂。1948年,该厂被齐鲁公司接管,改名青岛啤酒厂。
  回答:(1)指出张裕酿酒公司和英德麦酒厂(青岛啤酒厂前身)建立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在山东可以创办大量酿酒企业的原因。
  (3)旧中国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投资设厂有何本质不同。
〔解析〕本题是一道文科综合题,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张裕酿酒公司和青岛啤酒厂是目前中国较大的酿酒企业,以这两家企业初创的历史切入,从时间、空间和意识三个维度去综合考查相关政、史、地知识,可谓匠心独运。
  第(1)问要从这两家企业创办的时间入手去思考,张裕酿酒公司创办于1898年,青岛啤酒厂创办于1904年,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间段创办的。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何变化?民族工业发展有何机遇?
  第(2)问考查的是地理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地要建酿酒厂必须保证有原料(优质小麦、葡萄、水等)、有市场、交通条件好等,然后分析青岛、烟台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第(3)问具有“古往今来一线牵”的特点,要求学生把旧中国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投资设厂的本质不同找出来,应从其设厂的目的、影响去分析思考。
  应该说该题学生解题用到的知识在课本中大多已学过,但由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是课本外的,是鲜活的生活素材,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确认、解读,并根据设问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从而实现了由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向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转换。
〔答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此外国在华设厂数量增多。同时,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华侨创办的企业也日益增多。张裕酿酒公司和青岛啤酒厂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2)山东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属暖温带气候,土地比较肥沃,适于种植小麦、葡萄等农作物,这给酿酒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山东一些地区靠海,如青岛、烟台等,其他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比较充足,如济南等,可以为酿酒业提供水源;山东交通便利,产品很容易运输,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旧中国列强在华设厂,其主要目的在于掠夺中国财富,赚取超额利润,具有突出的殖民侵略性。而现在我们吸引外资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发展自己的经济,缩小与世界的差距,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