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热点教育热点

教育的真谛

浏览次数:27223   发布时间:2021-03-23

教育应该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培育适合生命成长的土壤,尊重个性差异,开发个体潜能,孕育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教育的本质,就是启蒙。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裴斯塔洛齐指出: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教育的启蒙主要就是三个方面:科学启蒙、社会启蒙、人文启蒙,解决的是健体谐和怡情的重大问题。

一、科学启蒙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种种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是科学素质。

科学启蒙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知识,更要建立科学思维。任何结论的得出,必须建立在逻辑和实证的基础上。尊重事实,注重逻辑,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讲道理。

必须承认,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上智,也有下愚,有天才儿童,也有弱智儿童,更多的是一般儿童。不过,遗传素质只是提供了人发展的前提条件,但能否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科学启蒙不是简单地传授科学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释放,学会思考和转换。

当代教育一直比较忽视科学的启蒙,这样的结果是,孩子长大后多愁善感,却对世界缺乏理性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科学启蒙不是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成为科学家,但及时得当的科学启蒙,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想像、观察和综合能力。让学生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无论他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大有益处。

二、社会启蒙

人有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两个方面。

所谓的文明,就是不管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如何,即便是有先天的缺陷,也不应该被群体抛弃,而且要为其各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性。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脱离动物性的那部分,就是人伦道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是包括了亲子关系、夫妇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在内的伦理关系。教育的社会启蒙,就是为全面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服务。使受教育者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负面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要走出这些困难,当然还是要依靠科技。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认识、对社会的责任心、通力配合团结合作,也至关重要。

现在一些人对社会或身边所发生的各种怪诞现象,往往无动于衷、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对他人遭遇的苦难、不幸和困厄,缺乏同情心,甚至幸灾乐祸。道德冷漠弥漫成一种社会化的心态和氛围,人们一方面对严重的道德危机极度不满,另一方面又极度缺乏改变现实的主观能动性。

解决社会道德能力严重缺失、冷漠的问题,需要社会启蒙,从而进行道德秩序的重建,解决个体道德行为的外部性和风险问题。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之恶,激发个体积极的道德激情和道德勇气,重建社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教育需要传递一种观念,来净化人际环境,关心、尊重、理解、信任、适度宽容,学会用爱心去体会、观察社会,学会与人和谐共处,把爱心、美德和善行内化为人的基本行为。

三、人文启蒙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旅程,尤其是现代社会,人被城市圈养,忙着奔波,也忙着焦虑。那些热烈的坦荡,可爱的真诚,越来越难遇见。自负与骄傲,自大与敏感,自我与孤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束缚着我们的心。每个人都有伤痕,学会平静地看待世间的纷扰,方能证得生命的美好。

人间都是平凡的人,却有不平凡的故事,这才是人间的魅力所在。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心灵有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凡事有了灵魂的参与,人生就少了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市场经济社会的重实利,重技术,重工具理性的偏向,引发了人的精神失落。商品大潮与魔力无比的金钱,正在摇撼人之为人的神圣。在灯红酒绿的的庸俗潮流下,斯文扫地,怎能超越金钱的裹挟呢?

可是,当经济与金钱价值被视为包括精神产品在内的衡量一切的砝码,金钱至上与享乐主义浸入了人的健康肌体,崇高被亵渎,高雅屈从市俗,通俗降格媚俗,价值关怀也变为纵欲贪婪,活着就好高兴万岁的渲染,让人生的价值顿然失色。

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奢靡之风,人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洞察生命的意义,教育的人文启蒙更为迫切。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极端异化,极端化的恶性竞争循环使得焦虑情绪无节制的蔓延。以应试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教育离核心功能越来越远。

有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她在半年时间里,开具了四份死亡证明,死者全部是自杀的风华正茂的高中生。其中一个女孩,是全市最好中学的全校第二名,一直梦想考上清华大学学习物理,在一次模拟考试中,物理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心里想不开,上吊自杀了。这个悲剧,不仅是这个学生的悲哀,更是教育和社会的悲哀。

应试教育的根本逻辑是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这种教育,实际上变成了考试训练,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培养人变成了按照一个标准批量生产,不要说因材施教了,甚至连学生的人格与自尊也被敲得粉碎,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基础。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为什么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社会、学校、家庭、家长都有责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固然不好,但若没有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对分数的追求会如此极端吗?如果广大家长不再认为只有上名校才是人才,如果不是全社会弥漫着一股争做人上人的腐朽气息,会有那么畸形的学历歧视吗?会有那么多学生自杀的悲剧吗?

当然,要切实转变应试思维,关键是改革考试选拔机制。考试,尤其是高考,应该合理吸取传统考试、标准化考试的长处,实行分类考试,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减少考试科目,增加单科考试的题量和分值,只考基础性知识点,杜绝偏题怪题和技巧性过于繁琐的题目。考试成绩对外部性条件的依赖真正降下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而无谓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教育,是为了成就人,而不是毁灭人。如果因为受教育本身而让身心受到伤害,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不是为了淘汰,而是要点燃每一个生命的希望,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